養豬常見的三種肥育方式

1.直線肥育法,又叫一條龍肥育法或一貫肥育法。就是根據肉豬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對營養需要的特點,肥育全期實行豐富的肥育方式。直線肥育法可縮短肥育期,節約飼料,降低飼養成本,提高圈舍利用率,縮短資金周轉期,充分利用配合飼料,出欄率高,并能獲得優良的胴體。
采用這種育肥方法,通常將肉豬整個肥育期按體重分成兩個階段,即前期20—60 kg ,后期60—90 kg 或以上;或者分成二個階段:即前期20—35 kg ,中期35—60 kg ,后期60—90 kg 或以上。根據不同階段生長發育對營養物質需要的特點,采用不同營養水平和飼喂技術,從肥育開始到結束,始終采用較高的營養水平,但在肥育后期采用適當限制喂量或降低飼糧能量濃度的方法,以防止過度脂肪沉積,提高胴體瘦肉率。 2.階段肥育法,又叫“吊架子”肥育法。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養豬實踐中,根據豬的骨、肉、脂的生長發育規律,結合我國養豬以青飼料和粗飼料為主的實際情況,總結出來的一種肥育方法。即把豬的整個肥育期劃分為小豬、架子豬和催肥豬二個階段,每個階段分別給以不同的營養水平和管理措施。由于豬種不同、屠宰體重不同和各地飼料條件的差異,對各階段的劃分也不完全一樣,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: 小豬階段:從仔豬斷奶到體重25kg 左右,這個階段小豬生長速度相對較快,主要是骨骼、肌肉的增長,因而日糧中精料的比重較大,防止小豬掉膘或生長停滯。 架子豬階段:體重25—50kg ,這階段正是肌肉組織增長**旺盛的時期。豬的耐粗飼能力較強,可以消化較多的青粗飼料。在日糧的搭配下,可以采用增加飼喂青飼料來“吊架子”,充分利用青飼料中品質優良的蛋自質,促進骨骼、肌肉和內臟的充分發育,并使豬的消化器官得到良好的鍛煉。 催肥階段:體重50 kg 左右到肥育結束出欄。當架子豬進人催肥階段以后,應逐漸增加精料供應,并適當減少運動。這階段喂給較多的精料,由于利用了豬架子期生長受阻的補償作用,因而可獲得較高的日增重,此時期主要是強烈沉積脂肪,所以胴體較肥。階段飼養方式的優點是在青粗飼料量多質優的條件下,能夠少用精料。但它有兩個缺點: 一是前期正是肉豬肌肉迅速生長發育時期,蛋白質供應不足,限制了肌肉的生長;而后期正是脂肪沉積的時期,卻喂給大量轉化脂肪的含能量較高的飼料,促進脂肪的沉積,導致豬肉過肥。 二是由于使用大量的青粗飼料,降低了飼養水平,肥育期較長,維持營養的消耗較多,增重速度較慢,肉豬出欄率和經濟效益也較低。因此,這種肥育方法不宜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應用,也不宜用來飼養肉用型肥育豬。 3.“前高后低”的飼養方式,這是在直線育肥的基礎上,為了提高瘦肉率而改進的一種育肥方法。肉豬體內瘦肉的生長量,主要取決于日糧中的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的供給,而肉豬體內脂肪的生長量主要取決于日糧的能量含量。蛋白質沉積規律表明,在20—60 kg 時先是直線上升,到60kg 以后,基本穩定在一定水平。脂肪的沉積則相反,開始時沉積較慢,到60 kg 以后直線上升。 根據這一規律,在肉豬生產中,一方面使肉豬日糧育肥全期都要保持一定的蛋白質和氨基酸供給,以促進體蛋白的沉積,增加瘦肉產量。另一方面,應適當降低肉豬的日糧中能量含量,以限制脂肪的沉積。具體做法是體重60 kg 前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飼糧,每千克飼糧消化能為12.5一12.97 MJ ,粗蛋白質為16 %一17% ,可讓肉豬自由采食或不限量飼喂。體重60 kg 以后要限制采食量,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75 %一80 %。這樣既不會嚴重影響肉豬增重速度,又可減少脂肪的沉積。 限飼方法:一是定量飼喂;二是在飼糧中搭配一些優質草粉等能量較低、體積較大的粗飼料,降低每千克飼糧中能量含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