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羊產后胎衣不下原因及防治措施

胎衣不下是母畜產后一種常見病,是母畜在分娩后不能及時排出胎膜,導致胎膜在體內滯留,所以稱為胎衣不下。一般母羊在產后4小時內即可排出,如果長時間不能排出,即可-判斷為胎衣不下,那么母羊胎衣不下原因是什么?該如何防治呢?一起來看看吧。
1、臨床癥狀
根據胎衣滯留的大小,可分為部分胎衣不下和全部胎衣不下,母羊在產后24小時內發生胎衣不下,會對其造成較小的影響,精神、食欲、體溫造成,極少數會出現膨脹的現象。如果滯留時間超過24小時,胎衣就會發生腐敗,還會自身惡露、炎性物質,當這些物資被羊體吸收后,會使得母羊長時間出現拱腰或者臥地不起現象,而且陰戶還會流產紅色、褐色的惡露,伴有腥臭味,母羊會出現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體溫明顯升高的現象。
2、發生原因
母羊發生胎衣不下有幾個原因導致的,一是母羊體質原因,年齡過大、體質虛弱、體況過瘦或者過肥、胎兒過大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胎衣不下。母羊在多胎以及流產、難產等情況時,子宮的收縮力較低,也會導致胎衣不下,在母羊妊娠期缺乏運動,也會引起胎衣不下。二是營養原因,母羊的繁殖性能很大程度上和營養密切相關,如果缺乏營養首先會影響到機體繁殖功能,在母羊妊娠期間,如果飼喂缺乏礦物質的飼料,尤其是鈣磷攝入不足時,在分娩時子宮收縮無力,從而造成胎衣不下,另外缺乏維生素也會導致胎衣不下。三是疾病原因,妊娠母羊感染了某些細菌性疾病,會到子宮內膜和胎膜出現炎癥,在嚴重時會造成流產,在子宮內膜發炎時會導致其胎衣無法正常的脫離。
3、防治措施
可以用500mL10%精制食鹽溶液、0.5~1g洗必泰、1~1.5g胰蛋白酶,混合均勻后通過膠管沿著胎衣與子宮壁黏膜之間灌入,1-2小時后,在病羊耳后皮下注射1~2mLO.l%新斯的明,一般1小時后即可排出。如果還未排出,可以采取手術治療,先堆病羊陰門及其周圍做好消毒措施,操作人員也要做好消毒工作,向子宮內注射100mL10%生理鹽水,用用手深入子宮內,將胎衣進行剝離,再配合邊捻轉邊緩慢向外拉,以使子宮角位置升高,最終將剝離的整個胎衣拉出,術后要加強護理,避免繼發感染。
以上是母羊胎衣不下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紹,希望能幫助到你,想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,敬請關注我們。
部分專業知識轉自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