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有些人養兔不賺錢

責任不明確 兔場是一個完整的體系,各生產環節聯系非常緊密,一個生產環節出現問題,必然影響與之相聯系的其他環節。要根據生產實際制定出每個生產環節的具體指標和標準,做到量化管理,不留空隙。根據筆者的調查,絕大多數兔場沒有系統的量化指標和明確的責任制,出現問題互相推諉,查找問題躲躲閃閃,最終不了了之。問題得不到解決,就意味著后患無窮?! 〖夹g不到位 飼養效果不佳的兔場,總是與技術的不到位有關。比如,一兔場向筆者咨詢問題:他們飼養的獺兔斷乳成活率僅30%。從飼料的營養水平、兔舍的環境等看,沒有明顯的失誤。筆者親自到現場考察,進車間觀察飼養員喂兔過程,最終發現問題的根源是喂料不足,母兔饑餓,泌乳量少,仔兔發育不良,造成死亡率增高。他們飼喂泌乳母兔與其他兔子沒有任何不同,一天三次料,一次一小勺。經過筆者稱量,三勺料總重150克,由于料槽不規范,放進的飼料掉出或刨出約30克,因此,每只泌乳母兔每天僅能采食120克左右,使母兔和仔兔經常處于半饑餓狀態,這樣的小兔成活率是很難保證的。在養兔實踐中,微小的技術失誤,可能導致重大的損失,而這些技術細節需要切實落實到日常工作中?! 〈胧┎坏昧?兔子要靠飼養員飼養,飼養的效果取決于兩個方面,一是技術,一是責任心。在某種意義上講,后者更加重要,下面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?! ∫猾H兔場,飼養種兔408只,其中種公兔48只,種母兔360只。起初雇用6個飼養員,實行月薪制,每人500元,沒有明確任務指標定額,完全大鍋飯一年下來,兔場不但沒有贏利,還虧了上萬元。后來,改用新的管理模式,解聘了兩個飼養員,保留4個責任心強的飼養員,并增加他們的飼養量,每人基本工資200元,每提供一只合格種兔增加獎勵工資3.5元。這樣試行一年,平均每只基礎母兔年提供合格種兔30只,效率提高了一倍,飼養員的工資由大鍋飯時的500元,平均達到1092.5元,收入增加了一倍多,兔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?! ⊥ㄟ^以上實例說明,養兔生產中,飼養員是決定性因素。只要政策制定得好,起到激勵上進的作用,就能調動每個飼養人員的積極性,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。否則,事倍功半。
如果你認為本網轉載的內容涉及侵權,請作品的作者盡快與我們聯系。